驅蟲的好壞直接決定這豬場的效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90%以上的豬場存在寄生蟲感染的問題;有超過80%的豬場對本場的驅蟲效果是不滿意的。 驅蟲不是想當然,更不是走過場,豬場驅蟲、刻不容緩!
為什么驅蟲不見蟲?
(1)寄生蟲感染多數(shù)是混合感染。以豬為例:鉤蟲、蟯蟲、蛔蟲及體表寄生蟲混感很常見,所謂“驅蟲見蟲”,見到的蟲以蛔蟲居多,如果腸道內(nèi)沒有成年或老蛔蟲寄生,當然見不到蟲;其實豬腸道內(nèi)的寄生蟲主要是蟯蟲和鉤蟲,它們的蟲體很小,數(shù)量龐大,肉眼幾乎不可見,對豬的危害比蛔蟲大得多;驅蟲見蟲只能說明兩個問題:A:上一次驅蟲“不徹底”,B:兩次驅蟲時間間隔太長。
(2)阿苯達唑會使死亡的寄生蟲蟲體分解,變成對豬有毒害作用的毒素,若被腸道消化、吸收,短時間內(nèi)會影響豬的生長,用活性炭能將分解蟲體產(chǎn)生的小顆粒蟲體毒素吸附并排除體外,減輕對豬的危害。
(3)養(yǎng)殖場對“抗寄生蟲藥物”認識不夠,添加量小、攪拌不均勻或用藥周期短,也達不到徹底驅蟲效果;另外,有些豬場頻繁驅蟲,也是不見蟲原因之一。
(4)對于豬體表寄生蟲來說,內(nèi)服給藥驅蟲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這與寄生蟲寄生的體表部位毛細血管不豐富有關,毛細血管不豐富意味著血藥量小,達不到徹底殺死寄生蟲的藥物劑量,寄生蟲被“麻痹”,脫離體表,一段時間又復活,形成二次感染。因此,驅殺豬體內(nèi)、體表寄生蟲的同時,把環(huán)境中的寄生蟲和蟲卵同時消滅尤為重要。
影響豬場驅蟲的效果的因素?
1、驅蟲藥物
不同種類對于藥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樣的。豬場使用的是單方驅蟲藥效果肯定不理想(因為豬群的寄生蟲病多為混合感染)。如果豬場使用的是復方驅蟲藥物,因擔心懷孕母豬使用后會出問題,而自行減少劑量,效果往往也不理想。如果生產(chǎn)廠家提供的驅蟲藥物不合格,藥物本身含量不夠甚至嚴重不足,也會導致驅蟲效果不佳。
2、驅蟲方案
大多數(shù)豬場一年驅蟲2-4次,這樣做的結果是把各個廠家的驅蟲藥物試遍了,但寄生蟲感染仍然很嚴重。驅死成蟲同時也會排出超量成熟蟲卵。而蟲卵對外界的抵抗能力超強,多種常用消毒藥在常規(guī)劑量下對蟲卵幾乎沒有任何作用。這樣不但污染環(huán)境還對豬群造成再次感染。
建議“四加二”驅蟲模式
“四”是指種豬每個季度驅蟲一次,“二”是指母豬臨產(chǎn)前20d驅蟲一次,引種后第3周和合群前10d各驅蟲一次;育肥豬40斤與100斤各驅蟲一次。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殺滅環(huán)境周圍和豬體表的寄生蟲,切斷寄生蟲的傳播途徑。另一方面二次用藥就是為了殺死第二次出現(xiàn)的幼蟲。從而達到徹底解決寄生蟲的目的。
3、健康狀況
我們是在給豬驅蟲,考慮的是寄生蟲、是驅蟲藥、是驅蟲方案,卻把主體忘了。記得有位知名專家說“西醫(yī)是治豬發(fā)的病,中醫(yī)是治發(fā)病的豬”。
然而,我們很多豬場的豬群在驅蟲時要么處在嚴重便秘的狀態(tài),要么免疫抑制表如此狀態(tài),母豬驅蟲效果肯定不佳。
驅蟲工作,必須引起重視,不能趨于走于形式或是心理寄托!選擇使用方便、高效、效果好,是確保驅蟲效果的前提。寄生蟲病是屬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它的危害是隱蔽性的,所以,給豬定期驅蟲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