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_日韩欧美国产专区_久久国产亚洲女同精品_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小麥豐產的基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4-03-10
核心提示:小麥生產“七分種,三分管”。提高秋播質量,有利于壯苗足苗、安全越冬,奠定高產穩(wěn)產基礎。

小麥生產“七分種,三分管”。提高秋播質量,有利于壯苗足苗、安全越冬,奠定高產穩(wěn)產基礎。

力爭適期播種,科學確定基本苗淮北地區(qū)半冬性品種最佳播種期在10月上中旬,沿淮地區(qū)半冬偏春性品種在10月下旬,蘇中地區(qū)春性品種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蘇南地區(qū)春性品種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適期早播采用精量播種,每畝基本苗控制在12萬以內;適期播種采用半精量播種,基本苗控制在16萬左右。錯過播種適期,要適當增加播種量,每晚播1天每畝增加0.5萬~1萬基本苗,最多不超過預期穗數的80%(晚播獨稈栽培,淮北地區(qū)最多不超過每畝35萬基本苗,淮南地區(qū)最多不超過每畝25萬基本苗)。種子發(fā)芽率正常、適期播種情況下,可根據“斤種萬苗”原則確定播種量。晚播氣溫較低條件下田間出苗率只有70%左右,要根據種子發(fā)芽率、千粒重和田間出苗率等因素確定適宜的播種量。

避免爛耕爛種,提高播種均勻度我省小麥以稻茬為主,大部分區(qū)域水稻騰茬偏遲,稻茬土壤適耕性較差、適耕期短。這就要求根據茬口、土壤、墑情、氣候等條件,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播種方式,搶抓播種進度,避免爛耕爛種,確保一播全苗,實現齊苗、勻苗、壯苗。水稻收獲較早,騰茬及時(收稻至播種適期有5~7天以上時間),土質沙土至壤土,墑情適宜,土壤適耕狀態(tài)好,可采取免(少)耕機條播;收稻后立即播種,土壤濕度偏高,機條播易造成缺苗斷壟的田塊,宜采取板茬淺旋后人工或機械均勻撒播;水稻收割騰茬后季節(jié)緊、需立即播種,同時遇連續(xù)陰雨,土壤相對含水量處于飽和狀態(tài),土質黏重、適耕性差,耕整機械作業(yè)往往造成爛耕爛種,只能完全免耕直接在稻板茬上播種,太湖地區(qū)又稱“壓板麥”;騰茬遲于小麥播種適期的水稻茬口,可采取稻田套播,在割稻前7~10天播種,確保小麥適期早播,養(yǎng)老稻與早種麥兩不誤。

科學運籌肥料,施足基肥 小麥高效施肥應當遵循“施足基肥、普施重施拔節(jié)孕穗肥”的原則。施肥水平因地力差異而有所不同,畝產500公斤以上的一般每畝純氮量應達到15~20公斤,純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施用比例為1∶0.6∶0.6左右。根據品質調優(yōu)栽培技術要求,弱筋小麥氮肥運籌方法為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肥比例為7∶1∶2,強筋小麥氮肥基追比控制在5∶5左右,中筋小麥氮肥基肥、追肥比例為6∶4左右。磷、鉀肥做到基追結合,一般基追比為5∶5。

配套溝系,一種就管 高標準開好麥田一套溝是淮南地區(qū)小麥高產的重要保證。要大力推廣機開溝,確保內三溝和外三溝相配套,做到一方麥田、兩頭出水、三溝配套、四面騰空、雨止田干、能灌能排、旱澇保收;幢丙渽^(qū)要逐步推廣南溝北移,克服重灌輕排思想,稻茬麥田力爭達到淮南麥田的溝系標準,旱茬麥大力推廣深溝高畦,既可節(jié)水灌溉,又可排澇降漬。要做到一種就管,對播種質量不到位的要及時補開溝、補蓋籽、補鎮(zhèn)壓、補苗肥等,加強田間管理。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小麥 豐產 基礎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141 second(s), 328 queries, Memory 1.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