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_日韩欧美国产专区_久久国产亚洲女同精品_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yī)學 » 正文

腰椎間盤突出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8-23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后,其髓核連同殘存的纖維環(huán)和覆蓋其上的后縱韌帶向椎管內突出,壓迫鄰近的脊神經根或脊髓所產生的癥狀。多發(fā)于壯年體力勞動者,男多于女,20-50歲占90%以上。約70%的病人有腰部受傷史。正常椎間盤彈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壓力而不致破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常受到擠壓、扭轉等應力作用和輕微損傷的積累,在30歲以后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變,使纖維環(huán)破裂,引起椎間盤病變。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兩間隙。


臨床表現
  1.腰痛伴坐骨神經痛,疼痛劇烈,沿坐骨神經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側,甚至足跟和足背外側,隨咳嗽、打噴嚏、用力大便或彎腰而加劇,休息時好轉,整個患病過程有明顯間歇性。 2.局部壓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間中線旁或中線有深部壓痛,并常沿坐骨神經支配區(qū)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現脊柱側凸,骶棘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 4.直腿抬高試驗和加壓試驗均陽性。 5.下肢的感覺,肌力和腱反射有改變,嚴重者有肌肉萎縮。


診斷依據
  1.腰痛伴坐骨神經痛。 2.局部壓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試驗和加壓試驗均陽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側凸,腰椎活動受限。 5.下肢感覺,肌力與腱反射有改變。 6.X線檢查顯示椎間隙變窄。 7.椎管造影顯示脊髓有壓迫。 8.CT掃描顯示椎間盤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顯示椎間盤突出。


治療原則
  1.完全臥床休息。 2.骨盆牽引。 3.推拿按摩。 4.封閉療法。 5.藥物治療(消炎痛等)。 6.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1.早期癥狀輕病例,以保守療法為主。 2.有明顯神經根受壓癥狀或癥狀嚴重,反復發(fā)作經非手術療法無效或中央型突出有馬尾神經受壓,大小便功能障礙者,應行手術治療。


輔助檢查
  1.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檢查專案首先以檢查框限“A”、“B”為主; 2.在“A”、“B”檢查仍不能確診時,采用“C”。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 2.好轉:癥狀、體征減輕者。 3.未愈:癥狀、體征未改善者。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895 second(s), 963 queries, Memory 2.7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