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是指頭傷后3天內發(fā)生的血腫且血腫位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的間隙,在硬腦膜下血腫中,急性的發(fā)生率最高,約占70%。常繼發(fā)于嚴重腦挫裂傷,特別是對沖性腦挫裂傷。挫裂傷灶是出血的主要來源,少數(shù)出血為靜脈竇旁橋靜脈撕裂引起。早期臨床表現(xiàn)與腦挫裂傷相似,傷后多呈持續(xù)昏迷,且因血腫增大而導致病情迅速惡化,常早期出現(xiàn)顱內壓增高、腦受壓和腦疝表現(xiàn)。及時手術減壓雖能挽救部分傷員的生命,但致殘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其原因不僅由于出血,更主要是因為嚴重的多發(fā)性腦挫裂傷和繼發(fā)性腦水腫所致。
臨床表現(xiàn)
1.傷后昏迷較重,中間清醒期或好轉期少見,繼而昏迷程度漸加深。 2.局源性腦癥狀較多見,如偏癱、失語和局灶性癲癇等。 3.噴射性嘔吐和躁動較多見,呼吸和脈搏減慢,血壓升高。 4.腦疝癥狀出現(xiàn)較快,尤其是特急性硬腦膜下血腫,一側瞳孔散大后不久,雙側瞳孔亦散大,出現(xiàn)去大腦強直和病理性呼吸等表現(xiàn)。
診斷依據
1.有頭傷史,傷后昏迷較重,有或無“中間清醒或好轉期。” 2.有腦挫裂傷和進行性腦受壓征象。幕上血腫常出現(xiàn)同側顳葉勾回疝綜合征。晚期出現(xiàn)雙側瞳孔散大、去大腦強直和病理性呼吸。 3.幕上血腫時,顱腦超聲波檢查中線波可有移位,腦血管造影、頭部CT或磁共振檢查可顯示血腫部位和大小。 4.顱骨鉆孔探查發(fā)現(xiàn)硬腦膜下血腫。
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清除血腫、止血和減壓。 2.保守治療:血腫較小,臨床癥狀穩(wěn)定時采用,但應密切注意病情變化。 3.對癥治療。
用藥原則
1.血腫量較少的病人按腦挫裂傷處理,給予甘露醇、速尿、激素等藥物進行降低顱內壓處理。 2.術后的重癥病人需酌情使用脫水藥物。 3.酌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特別注意肺部感染。 4.不能進食者注意補充液體和支援療法(如輸血、使用人血白蛋白等)。 5.給予神經營養(yǎng)性藥物。 6.癲癇發(fā)作者給予抗癲癇藥物。
輔助檢查
1.顱骨X線攝片能t解有無顱骨骨折,對判斷頭部著力部位、出血來源和血腫的位置、類型有幫助。 2.頭部CT應作為首選檢查專案,具有簡便、安全、可在短時間內顯示血腫的位置、大小和數(shù)目等優(yōu)點,對于額葉底、顳葉底和兩側性血腫的診斷往往較腦血管造影更具有優(yōu)越性,可以減少血腫的漏診。 3.頭部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可根據血腫的外形、血腫的占位效應(如腦室受壓變形、中線移位等征象)以及血腫側腦皮質受壓征象來診斷,其在急性期的陽性發(fā)現(xiàn)不及CT檢查。 4.在無CT和磁共振成像設備時,腦血管造影檢查仍然是較好的檢查方法,只要病情允許,應積極進行檢查以獲得明確診斷。 5.腦電圖檢查多在后期進行,尤其對外傷后癲癇的檢查有定位診斷意義。 6.后期出現(xiàn)腦局部功能損害或繼發(fā)腦干損害,可分別進行ECT和腦干誘發(fā)電位檢查。
療效評價
1.治愈;血腫消失,癥狀和體征消失,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可遺有顱骨缺損。 2.好轉:血腫消失,癥狀好轉,遺有神經功能障礙,生活可自理或部分自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或喪失部分勞動能力。 3.未愈:血腫未完全消失、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