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_日韩欧美国产专区_久久国产亚洲女同精品_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yī)學 » 正文

上頜竇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8-26

  口腔頜面部的惡性腫瘤以癌最常見,在癌瘤中又以鱗狀細胞癌為最多見。在我國,口腔頜面部鱗癌多發(fā)生于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以牙齦癌、舌癌、頰癌、腭癌及上頜竇癌常見。口腔癌在我國長江以北,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45-5.6%,長江以南為1.75-5.18%,在印度其在全身惡性腫瘤中高達40%以上。上頜竇癌以鱗狀細胞癌為最常見,因其位于上頜竇內,早期無癥狀,不容易發(fā)現,當腫癌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出現較明顯的癥狀時才被注意。因上頜竇癌的早期診斷常常是治療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臨床醫(yī)師應有高度的警惕性,應注意與牙周病、根尖病、慢性上頜竇炎等相鑒別。

臨床表現
  1.發(fā)生于上頜竇內壁時,出現鼻阻塞、鼻衄、一側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淚管阻塞有流淚現象。 2.發(fā)生于上頜竇上壁時,有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復視。 3.發(fā)生于上頜竇外壁時,表現為面部及頰溝腫脹,以后皮膚破潰、腫瘤外露,眶下神經受累可發(fā)生面頰部感覺遲鈍或麻木。 4.發(fā)生于后壁時,有張口困難。 5.發(fā)生于下壁時,牙松動、疼痛、頰溝腫脹,或牙脫落后創(chuàng)口不愈,腫物外突。 6.可有頜下及頸部淋巴結轉移,有時可轉移至耳前及咽后淋巴結。 7.X線攝片示上頜竇腔密度增高、軟組織腫塊影及竇壁骨質破壞。

診斷依據
  1.上頜骨部位膨脹,根據向上頜竇外、內、或上、下生長發(fā)展不同可出現鼻部癥狀、眼部癥狀、面頰部癥狀及牙的松動脫落等表現。 2.面頰部感覺遲鈍或麻木。 3.牙脫落后形成不愈之潰瘍或有腫物外突。 4.X線攝片示上頜竇腔密度增高、軟組織腫塊影及竇壁骨質破壞。 5.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

治療原則
  應以外科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為原則,即于術前或術后配合放療或化療,如有頸部淋巴結轉移者應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

用藥原則
  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物(如復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酶素、青酶素等);手術范圍較大,同時植骨或同時作較復雜修復者則一般采用聯合用藥,較常用為:作用于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青酶素)+作用于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酶素)+作用于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后感染嚴重或術創(chuàng)大,修復方式復雜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化學藥物治療可于術前或術后配合應用,因其副作用較嚴重,應在醫(yī)師指導下對血象等嚴密觀察下應用

輔助檢查
  1.對于臨床表現較典型,腫瘤較局限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于臨床表現不典型,鑒別診斷較困難,腫物較大與周圍重要結構關系密切或疑有轉移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和“C”。

療效評價
  1.治愈:治療后,原發(fā)瘤及轉移源已徹底切除或消失,創(chuàng)面已基本修復。 2.好轉:治療后,腫瘤縮小,癥狀減輕。 3.未愈:治療后,腫瘤無縮小,癥狀無改善。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78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