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a在线网站_日韩欧美国产专区_久久国产亚洲女同精品_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檢驗技術 » 食品采樣技術 » 正文

標準菌株管理常見問題與改進方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9-07-24  來源:食品論壇
核心提示:標準菌株管理常見問題與改進方案。
對食品微生物領域來說,掌握標準菌株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它的作用體現在規(guī)范微生物實驗室用于實驗質量控制和操作評估,保障實驗結果可靠及人員和環(huán)境安全。結合自身作為第三方食品檢測機構的微生物檢測人員來說,它也是評估檢測人員水平的一種方式,要求對微生物標準菌株的購買、驗收、復活、確認、傳代、保存、使用、銷毀等進行培訓和操作,以確保采購的標準菌株符合要求,保證檢測結果,使菌株管理規(guī)范化。下面針對本人第三方食品檢驗單位經歷的幾次評審/飛行檢查等關鍵時刻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標準菌株管理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探討。

     

標準菌株管理程序是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程序文件中必備的文件,目的是對微生物標準菌株的購買、驗收、復活、確認、傳代、保存、使用、銷毀等進行規(guī)定,確保標準菌株符合要求,保證檢測結果,使菌株管理規(guī)范化。適用于微生物實驗室所有的菌株管理。 產生不符合項所體現的原因很多,而產生問題主要原因表現在:

(1)實驗人員對標準菌株的基礎知識薄弱,自身意識上也不重視;
(2)實驗室相關的內部培訓少,技能動手操作少;

(3)實驗監(jiān)督人員監(jiān)督力度不足,不能充分發(fā)揮把關的作用。
        

根據上面提到的三點因素,易導致以下問題的出現:

1、標準菌株購買不當,易混淆標準菌株與質控菌株,或者缺少標準菌株的檢測證書,無法溯源。在面對這次情況時,應先理清標準菌株的概念,清晰標準菌株的采購渠道。每支菌株必須要有可溯源的材料。

2、標準菌株的標識信息不夠全面,漏基本信息,導致記錄追溯不清晰。標識內容應包含菌株名稱、編號、傳代次數、傳代時間、傳代人。

3、保存菌株的傳代周期跟不上,易導致2-8℃保存的菌株或常溫存放的菌株出現老化、變異、污染等情況,造成菌株的保存與使用不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菌株管理人員對菌株的管理基礎弱,不清楚菌株的要求。副溶血性弧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在室溫下儲存,其余菌株在2-8℃的冰箱儲存,儲存期限為3個月。必須在三個月內進行工作菌株的轉接傳代。工作菌種傳代次數不能超過五代。

4、菌株銷毀不及時,實際工作與銷毀記錄對不上,高壓滅菌時要用化學指膠帶對滅菌效果進行驗證,確保菌株已失活。這需要檢驗人員在意識上對菌株的規(guī)范操作引起重視。

5、標準菌株的期間核查不到位,核查的菌株較少,無法實際監(jiān)測到實際使用時的菌株。本公司采用的標準菌株期間核查的方法:從-80攝氏度冰箱中取出標準儲備菌株在40℃的水中溶解,迅速倒入配好的已滅菌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yǎng),24h后劃線分離。將長出的菌落用生化鑒定儀或生化鑒定管進行鑒定。期間核查的頻率:每半年對使用標準菌株進行一次期間核查。
     

綜上所述:對實驗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技能操作至關重要,做好標準菌株的管理程序是需要融合到日常的實驗和記錄中的,只有做好日常工作和記錄,才不至于在關鍵時刻不知所云。

編輯:songjiajie2010

 
分享:
[ 網刊訂閱 ]  [ 檢驗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檢驗技術
點擊排行
檢驗技術
 
 
Processed in 0.129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