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葵別名秋葵、黃蜀葵、咖啡黃葵等,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非洲,我國也有野生種。目前在歐洲、非洲、中東、印度及東南亞等熱帶地區(qū)廣泛栽培。黃秋葵素有蔬菜王之稱,主食肉質(zhì)柔嫩、潤滑的嫩莢,可炒食、煮食、涼拌、作湯,也可加工泡菜、罐頭。其營養(yǎng)十分豐富,嫩莢中含有由果膠、豐乳聚糖和阿拉伯樹膠等組成的粘滑汁液,常食有健胃、潤腸、保肝、強腎等功效。黃秋葵的葉、芽、花富含蛋白質(zhì)、維生素及礦物鹽,種子具有特殊的香味,可榨油,又可作為咖啡的添加劑或代用品,其植株和花朵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美化環(huán)境。近年來為日本、臺灣、香港、上海等地的市場發(fā)展?jié)摿薮蟮谋=∈卟,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市場。我縣屬亞熱帶暖濕季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年無霜期平均約265天,光、熱、水資源豐富,十分適合黃秋葵的種植。自2003年試種成功后,經(jīng)農(nóng)業(yè)科技人員幾年的摸索,現(xiàn)推廣種植面積達150公頃,單產(chǎn)達到1200~2000kg/667平方米。以每公斤3元計算,每667平方米效益可達3600~6000元,為水稻的4~5倍,經(jīng)濟效益顯著,F(xiàn)將黃秋葵的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1、生物學特性
1.1形態(tài)特征 直根系,根系發(fā)達,吸收力強;莖赤綠色,圓柱形,直立,莖稈較粗。株高可達1.0~2.0m,葉呈掌狀3~5裂,互生,有硬毛,葉緣有鋸齒,葉柄細長,中空有剛毛;花黃色,瓣基褐紅色,直徑7~10cm,色艷麗,具觀賞價值,花由下部逐漸向上開放;果實為蒴果,似羊角而較直,蒴果著生于葉腋中,由下而上陸續(xù)開花結(jié)果,果面有棱5~9道,長8~20cm,橫徑1.9~3.6cm,子房10或12室,每室有種子7~8粒;種子為球形,大小似綠豆,灰黑色至褐色,表面被細毛,千粒重約為55~75g。
1.2生長習性 黃秋葵屬短日照蔬菜,性喜溫暖,耐熱怕寒,不耐霜凍。種子發(fā)芽、生長發(fā)育適溫25~30℃,12℃以下發(fā)芽緩慢,開花結(jié)果期最適溫度26~28℃,月均溫度低于17℃影響開花結(jié)果,氣溫低于14℃生長不良。黃秋葵喜光,不僅要求光照時間長,而且要有一定的光照強度,光照充足,有利于生長發(fā)育,座果率高,果實發(fā)育快,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黃秋葵耐旱、耐濕、不耐澇,結(jié)果期要求水分充足,利于果實發(fā)育,反之植株長勢差,果實品質(zhì)劣。黃秋葵對土壤適應性廣,但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忌連作,也不宜選果菜類作物為前茬。對肥料要求氮磷鉀齊全,生長前期以氮為主,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氮肥過多植株易徒長、延遲開花結(jié)果,氮肥不足植株因生長不良而減產(chǎn)。
2、品種選擇
黃秋葵按果實外形可分為園果種和棱果種;按果實長度可分為長果種和短果種;按果實顏色可分為綠果種和紅果種(紅秋葵);按植株大小可分為矮生種和高生種。生產(chǎn)上常采用5角種,因角數(shù)越多,子室數(shù)、種子數(shù)相應也多,品質(zhì)低劣,目前生產(chǎn)上多選用日本或臺灣的五角種。如臺灣的南洋、五福、永福、翠嬌、清福及日本黃秋葵。在我縣宜選用“臺灣五福”、“東京五角”、“美麗五角”等品種。
3、栽培技術(shù)要點
3.1栽培季節(jié) 長江以南春、夏季均可栽培,但以春播為主。春播是:3~4月播種,5~9月收獲;夏播是:5~6月播種,7~10月收獲。早播應采用大棚、小拱棚或地膜覆蓋栽培,但以露地栽培為主,也可在保護地栽培。
3.2整地作畦 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翻曬土10~15天,耙平作深溝高畦,露地栽培多采用高畦雙行種植,畦寬0.9~1.2m,畦高25~30cm,溝寬30cm,行株距70×45cm。整地時備足基肥,每667平方米用農(nóng)家肥1500~2000kg、復合肥30~40kg,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
3.3播種育苗 黃秋葵多采用種子直播,畝用種量約200g,以3月至4月中旬為最佳。黃秋葵種皮較硬,播前須浸種24小時,每隔5~6小時清洗換水1次,如放在25~30℃的環(huán)境條件下催芽,約3~4天出芽后即可播種,約10天可以出苗。
3.4定植 幼苗出土后應及時間去弱苗、病苗,當幼苗具有2~3片真葉、苗高10~12cm即可帶土移植到大田。每667平方米栽1200~2000株左右,定苗后應培土1次,并施足.定根清糞水,以利成活。
3.5田間管理 ①間苗:直播田出苗后要及時間苗,掌握:“早間苗,遲定苗”的原則。破心時進行第一次間苗,間去病、弱、小苗;2~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選留壯苗;3~4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苗2~3株。②施肥:黃秋葵植株高大,結(jié)果多,肥水充足是獲得高產(chǎn)的關(guān)鍵。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長期還應進行多次追肥。出苗后及時追施齊苗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6~8kg;第二次施提苗肥,在定苗或定植后開溝撒施,每畝施復合肥15~20kg;苗高30cm,進入結(jié)果期時,重施追肥,每畝施復合肥25~30kg;生長中、后期,酌情多次少施追肥,防止植株早衰。③澆水:移栽后一般是 7~10天澆一次水。炎夏季節(jié)正值黃秋葵收獲盛期,地表溫度高,應在早上9點以前,下午日落后澆水,避免高溫下澆水傷根。雨季注意排水,防止死苗。④中耕除草和培土:幼苗出土或定植后,要避免幼苗與雜草爭肥爭水,及時中耕除草。每7~10天進行一次。開花結(jié)果后,植株生長加快,每次澆水、追肥后均應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夏季暴雨多風地區(qū),最好選用1米左右的竹竿、樹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⑤植株調(diào)整:植株生長前期,應及時摘除側(cè)枝,有利于主莖早結(jié)果和提高產(chǎn)量。生長前期營養(yǎng)生長過旺,也可以采取扭葉柄的方法,將葉柄扭成彎曲狀下垂,控制營養(yǎng)生長;生長中后期,對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節(jié)老葉及時摘除,既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yǎng)分消耗,又可防止病蟲害蔓延;采收種果者及時摘心,可促使種苗老熟,以利籽粒飽滿,提高種子質(zhì)量。
4、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黃秋葵病蟲害較少,偶爾有蚜蟲、螟蟲、螞蟻和地老虎危害。防治蚜蟲、螟蟲和螞蟻,可用2.5%敵殺死3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劑2500倍液噴治;防治地老虎,可在根際周圍灌80%敵服1500倍液,或90%敵百蟲500倍液,毒殺幼蟲。連陰雨季節(jié),枝葉出現(xiàn)較多病斑,可在天轉(zhuǎn)晴后,及時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
5、適時采收 黃秋葵從第4~8節(jié)開始節(jié)節(jié)開花結(jié)果,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花謝后2~4天可采收嫩果,一般嫩果長到6~8cm長、約12g左右時即可采收上市。采收過早產(chǎn)量低,采收過遲易纖維化、品質(zhì)降低、不宜食用。采收宜在早晨或傍晚進行,采收時在果柄處剪下,以免傷害枝干。黃秋葵莖、葉、果實上都有剛毛或刺,采收時應戴上手套,否則皮膚被刺,奇癢難忍。一般每667平方米產(chǎn)量1200~2000kg。收獲前期一般2~3天采收1次,收獲盛期一般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收獲中后期一般3~4天采收1次。
6、留種技術(shù) 黃秋葵是異花授粉作物,留種地要建立安全隔離區(qū)。在大田中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的優(yōu)良單株作種株,供給充足的肥水,促進生長,選取植株中上部果實為留種果,其他果實在嫩果期摘下上市。當果實開始變褐色,即可采收。待種果完全曬干,剝開果皮取出種子,每個種果約有90~100粒種子,種子曬2天后貯藏,第2年可保持95%左右的發(fā)芽率。